在城市化進程加速與老舊小區改造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電梯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據《電梯行業風向標》統計,全球電梯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市場,其競爭格局愈發激烈。面對國內外品牌的激烈角逐、技術迭代的加速以及政策導向的轉變,電梯企業如何通過品牌塑造實現差異化競爭,成為制勝關鍵。本文將從技術創新、服務升級、政策響應、國際化布局等維度,探討電梯企業突圍的路徑。
一、以技術為核心,構建智能化與差異化競爭力
技術創新是品牌塑造的基石。當前,電梯行業正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智能化已成為行業共識,人工智能、物聯網(IoT)和大數據技術的融合,推動電梯從單一運輸工具升級為“智慧空間”。例如,通力集團推出的全球首款內置物聯網的DX電梯,通過實時數據采集與分析,實現故障預測性維護,將設備故障率降低55%;而LINVOL領沃則通過“寬電壓適應系統”和適老化設計,滿足老舊小區改造中電力不穩定與老齡化社會的雙重需求。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產品性能,更強化了品牌的技術標簽。
差異化定位是品牌突圍的關鍵。在外資品牌長期占據高端市場的背景下,國產電梯企業通過聚焦細分領域實現突破。例如,快意電梯憑借10m/s高速電梯技術打破外資壟斷,康力電梯以專利數量領先行業,凸顯技術自主性;LINVOL則針對老小區空間限制,創新“錳合金H型骨架”結構,將電梯承載力提升一倍,成功切入加裝電梯市場。這些差異化策略使品牌在特定場景中占據優勢,形成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
二、以服務為延伸,打造全生命周期價值
電梯行業的競爭已從產品競爭轉向服務競爭。隨著電梯保有量激增(全國加裝電梯已超13萬臺),維保市場成為新增長點。企業需通過服務模式創新提升品牌黏性。通力的“云管家”預測性維保服務,通過遠程監控與數據分析,將傳統被動維修轉為主動預防;而美的樓宇科技則整合電梯、暖通、能源等業務,提供“客貨梯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滿足智慧建筑的多元化需求。此外,政策推動的“電梯安全等級標準”與“老齡化電梯退出機制”,倒逼企業強化售后服務,將品牌價值延伸至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借政策東風,搶占城市更新與綠色轉型紅利
政策導向為品牌塑造提供了重要機遇。2025年重慶發布的《智能電梯產業集群建設規劃》,明確支持大載重高速梯等關鍵技術攻關;而全國超28萬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則釋放了龐大的更新需求。企業需敏銳把握政策風向,將品牌與民生工程綁定。例如,通力集團在昆山工廠的5G智慧工廠升級,契合“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強化綠色制造形象;LINVOL的“適老型”加裝電梯,則精準響應老齡化社會的政策支持,成為老舊小區改造的首選品牌。
四、國際化布局:從本土優勢到全球競爭力
國際化是品牌升級的必經之路。中國電梯企業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速出海,但需避免低價競爭,轉而以技術輸出與本地化服務建立品牌影響力。通力集團在大灣區的投資計劃,旨在通過貼近市場提升響應速度;而美的樓宇科技憑借“多產品融合”方案,已在東南亞市場樹立智慧建筑標桿。此外,并購整合也是快速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的手段,如康力電梯通過收購完善技術鏈,實現從制造到服務的全球化布局。
五、用戶需求洞察:從功能滿足到情感共鳴
品牌塑造的終極目標是贏得用戶信任。電梯作為高頻接觸的公共設施,其安全、舒適與智能化體驗直接影響用戶感知。例如,LINVOL的“一鍵緊急呼叫”和語音控制功能,不僅提升安全性,更傳遞對老年群體的關懷;而別墅電梯品牌則通過定制化設計,滿足高端用戶對空間美學與隱私的需求。此外,數字化營銷成為年輕用戶觸達的重要渠道,如通過短視頻展示電梯“黑科技”,或聯合社區開展“安全乘梯”科普活動,增強品牌親和力。
結語:品牌是技術與責任的雙重沉淀
在電梯行業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博弈”的當下,品牌塑造已超越廣告與口號,成為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唯有將技術創新、服務升級、政策響應與用戶需求深度融合,才能在紅海市場中建立不可替代的地位。未來,隨著城市更新深化與智能化浪潮持續,那些以用戶為中心、以責任為根基的品牌,終將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標桿。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