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去年少了”,這是2019年ISH北京中國供熱展現場很多人講出來的感受。何潤生,廣東長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創爾特熱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他也有這個感受。訪談剛開始,當筆者問起,“這次參展最大感受是什么”時,何總講的第一句話就是“人的確是比去年少了”,直接且真誠。而這種坦率的談話氛圍,貫穿了訪談的始終。
這次參展我看到了壁掛爐行業的傳承和活力
何總說,“人氣確實是比去年少一點,但壁掛爐這個行業這么多年下來,一些已經參與進來的企業,有自己相對比較穩定的客戶群和渠道,他們就會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有選擇性階段性地參加展會。另外因為“煤改氣”等一系列政策的影響,最近幾年行業出現了“大起大落”,行業本身也處于調整期,這造成了一些企業對這個行業處于一種觀察的狀態。”
不過,何總也表示,人雖然是少了,但也看到了壁掛爐這個行業的傳承和活力。他說,“作為行業的知名品牌,創爾特在這個行業21年,從這個展會第一屆就開始參與,這次看到很多當初與我們一起成長的老面孔不見了,但我們也能看到像海爾、阿里斯頓等這些行業的名牌還是繼續存在。雖然淘汰了一部分企業,但老的名牌還在,新的企業接著涌現,這代表了這個行業是有傳承的,而有進有出,這讓行業依舊充滿活力。”
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是產品生命力的源泉
“煤改氣”政策確實推動了行業的發展,但也帶來了一些像低價低質產品的競爭以及2018年庫存堆積這樣的問題。訪談當天,青戈爾資訊聯合壁掛爐行業企業舉辦了名為“產品質量 售后服務”雙承諾的活動,目的是呼吁壁掛爐企業在參與“煤改氣”項目過程中需要注重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塑造良好的行業形象。談及于此,何總回憶起了兩年前的場景,“對于2017年行業曾短暫出現過的供不應求的局面,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很多廠家因為看到有利可圖,就一擁而上,既沒有系統性的規劃也不注重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的質量,所以產生了很多產品質量和售后的問題。”
何總表示,對于這一點行業也開始在反省,這些廠家一窩蜂進去不注重產品技術沉淀肯定不行。產品的生命力,最終還是取決于產品質量和對用戶需求的滿足。像創爾特這個品牌,是在市場上二十一年沉淀下來的。“優勝劣汰是行業發展的過程,像熱水器,剛開始有300多個品牌,你看現在十個手指頭都數得過來。所以,行業發展到最后,一定是看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何總總結道。
三位一體 打通渠道市場
渠道建設一直是壁掛爐企業營銷中的重中之重。在“后煤改氣”時代即將到來,面對仍有余熱的“煤改氣”市場,和即將要到的“置換市場”以及進口品牌很強勢的零售市場,顯然,創爾特早有準備。何總介紹,第一是積極參與“煤改氣”工程。除了燃氣和電產品,生物質產品也是創爾特的強項,都會參與這些項目。何總認為,整個市場是很廣闊的,沒有被“煤改氣”覆蓋到的市場就要靠創新的日常銷售渠道來覆蓋。
“另外,要積極參與精裝修的市場,因為創爾特還做廚電產品,擁有很多與一些大型房地產企業合作的渠道。精裝修市場在未來還是大有可為的。最后還要參與“煤改氣”促成的“置換市場”。“煤改氣”安裝使用的產品即將面臨一個更新換代,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市場,創爾特對此都在做相應的布局。”何總補充道。
“狼”來了和高標準都是好事
有消息稱,2030年之后,歐洲市場將禁止銷售民用燃氣設備(包括壁掛爐),但禁售不禁產,在歐洲銷售的壁掛爐企業必將會將目光轉向快速成長的中國供暖市場。歐洲企業無論在工業設計還是產品技術研發以及品牌知名度方面,面對中國企業都具備相當的優勢,活脫脫的上演一幕壁掛爐行業版“狼來了”。對此,何總呈開放態度,“歐洲能帶來更先進的技術,我們要學習吸收。”他認為,這些進口企業會活躍中國整個行業的市場,高新技術企業的加入會向社會倡導一種高質量高品質的文化和氛圍,這對粗制濫造的企業會形成一種排擠效應。“我覺得這對行業是有好處的。”他說。
另外,何總表示,“這些進口品牌進來,作為創爾特,背靠我們的長青集團公司,有這樣一個強大的技術、資源、平臺背景的支撐,我相信我們有足夠的實力能夠把這個市場做好。我們歡迎良性的競爭,但我們也不怕,我們對自己充滿信心。”
大家知道,4月24日石家莊市氣代煤電代煤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一個《關于做好2019年農村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招標工作的通知》,通知強調“氣代煤燃氣采暖爐氮氧化碳排放量不大于100mg/Nm3”,產品能效數值不低于國家二級能效。通知一出就有行業人士擔憂河北省整個煤改氣區域都會效仿此標準,因為以現在的招標價格,按新標準執行的話,企業參與招投標的利潤極低。但對此,何總有不同看法,“我覺得這個政策非常好,這是二級能效的一個標準,我們創爾特做的是一級能效。通過設置一個門檻淘汰一些低質品牌,這個“通知”非常及時和有遠見。而合理的利潤是需要的,但我們不追求暴利,而行業本身也需要回到一種毛利潤合理的狀態。”
何總表示,企業應該通過規模效應和精湛工藝的優化去降低成本,像這種標準的設定反而會倒逼企業進行生產管理能力和系統能力的優化。
對這次展會的感受到對這個行業影響深遠的“煤改氣”政策,再到行業相關動態的探討,何總都給出了真誠的回應和深度的論述。當談及行業的未來,何總提起了今年法蘭克福展上特受關注的一個概念“科技生活、萬物互聯”,他表示,行業發展下去,必然是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他還指出,“其實‘萬物互聯’這個概念是中國人先提出來的”,“我相信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我們國內企業會是做得更好的那一方。”何總信心十足。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