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這是對工匠的誤解,他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當下,“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智造”強力邁進,企業需補上“工匠精神”這一課,讓它為家具企業發展,做出積極擔當。
隨著行業的發展,家具品牌之間的競爭已越來越大,許多企業深受目光短淺之害,無法高瞻遠矚,只關注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目標,放棄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從而導致失去平衡,往往容易把自己陷進于萬劫不復的深淵,這個時候就需要“工匠精神”的提醒,而這對積累了諸多“慢性病”的家具業而言,無疑是一劑“良方”。
一、避免盲目擴張
“虛胖”就是重速度、數量,輕品質、創新的發展方式。2000年以后,我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階段,良好環境在促進著家具行業迅速擴張的同時,也導致了行業長期依賴人海戰術、資源堆砌、加班加點的粗放發展方式,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已成為家具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此過程中,必須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讓“創新求變”成為發展的新動力,不斷優化從業人員結構,加強技術研發,擺脫低端發展。
二、切莫心浮氣躁
“心浮氣躁”表現在企業層面,使許多家具企業為了獲得快速發展,放棄了對質量第一、精益求精的追求;表現在從業者層面,是許多人放棄了對腳踏實地、潛心鉆研的堅守,給行業發展帶來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它輕則導致家具款式、大小、材料等質量通病,重則導致破產、倒閉等嚴重后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工匠精神”中嚴守規范、精雕細琢、潛心修煉的要求極具現實意義。
三、長遠看待發展
目光短淺就是只看重眼前利益,做“一錘子買賣”。具體表現一是產品粗制濫造,沒有將打造“百年老店”作為企業的使命;二是因循守舊,缺乏客戶服務意識。縱觀家具市場,競爭早已進入白熱化,但細分領域市場還是一片“藍海”。這種情況下,誰最具有“匠心”,誰最能洞悉和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誰就能長期擁有不可替代的差異化優勢,打造長青基業。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于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后成長時代,重塑工匠精神,是家具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