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企業“做減法”需要商業智慧
對于有品牌意識的板材企業來說,做減法是難的。砍掉一半產品,會不會砍掉了一半的客戶?也許,今天板材廠家剛想執行這個策略,明天客戶的一個大訂單就足以讓人左右搖擺。因此,做出減法的這個抉擇,需要極大的商業智慧。怎么砍?砍掉之后怎么辦?這需要每個板材企業去認真思考。
對于“怎么砍”的問題,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考量。有些板材企業,瞄準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堅定做市場熱門產品,這無可厚非;有些板材企業則回歸到“初心”,回過頭做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得到同行的贊譽。值得高興的是,這些板材企業在減少產品的同時,非常清晰地鎖定了自己的“減法目標”,產品少了,生產、管理成本要跟著少,利潤卻不一定會降下來。
一般的觀點認為,企業之所以降低規模,十有八九是“不行了”。所以在很多時候,企業不管是減人還是減產品,都會被解讀成不好的信號。其實不然,只有相信專注的力量、認可聚焦模式的板材企業才能領悟到單品類經營過程中,系統力量的偉大與便利——不管是研發還是營銷,因為聚焦,可以做得專業、更便利、更低成本。
板材企業成長過程中有舍才有得
板材企業做大做強不是只有規模化一條路,專業化也是一種辦法。而在產能過剩的環境下,希望通過全而大已經不可能,通過“專”而大或許還有機會。如果通過“專”就能把利潤提高,小而專、小而美,何樂而不為?
廠家難,經銷商亦難。當然,在板材企業減少產品的同時,也客觀上造成了“挑客戶”的情況。準確來說,板材廠家和經銷商面臨著新一輪的雙向選擇。中國的大區域市場的差異很明顯,板材企業的產品線在終端的適應情況也不可一概而論。當板材企業開始減產品的時候,必然會造成部分經銷商流失,流失的經銷商最終會去到哪里?也許,兜兜轉轉之后,最終會找到最適合自身的品牌。對板材廠家來說,在“砍產品”的同時,也在減經銷商,留下來的,最終都是符合品牌產品定位、能夠跟著企業共同成長的合作伙伴。
所以說,企業減少產品和園丁修剪樹苗是一樣的道理。剪枝的時候,去除忌枝,留下好苗子,幫助其健康成長,才能讓樹木形態更加自然。企業就像一棵樹,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發展模式,及時修剪以保證主干形態也是必然。一旦下定決心做減法,就意味著要“忍痛割愛”,進行品牌聚焦,這樣才能換來下一輪的勃勃生機。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