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底,中國環保產業產值已達4.5萬億元。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已在污水、大氣、固廢處理以及環境服務等重點領域,形成涵蓋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設施運營維護等多個環節的多元化產業格局。
以北控水務、首創股份、興蓉投資、創業環保等為代表的大型國有上市企業實力雄厚。以桑德集團、國禎環保、鵬鷂環保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則憑借著市場化的經營管理機制、技術創新等優勢迅速崛起,成為具備發展潛力的行業新生力量。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日前發布報告稱,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污水治理投入(含治理投資和運行費用)將達到約1.4萬億元。其中,2020年農村污水處理率預計將提高30%。
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資深水環境專家王占生說,隨著污水深度處理的推廣以及對現有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需求的加大,高端污水處理設備的PE投資價值逐漸凸顯。
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各地的各類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在日趨加嚴。電力、水泥、鋼鐵等高污染行業的標準都在不斷修訂中,上述行業在重點區域還設置了更加嚴格的特別排放限值。
專家指出,標準提高導致的設備升級改造將會給環保市場,特別是大氣污染治理市場創造新的投資機會,也將會帶來環保治理設備的研發升級,推動自主創新。
在土壤污染防治領域,中國土壤修復尚處從“無”到“有”的初始階段,商業模式尚不理順,大部分企業工程經驗少,新近發布的“土十條”有望從頂層設計推動行業發展。
根據環保部、國土資源部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
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目前,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的產值占環保產業總產值的比重大約為0.5%。相較之下,美國的土壤修復行業在2000年左右進入高速發展,土壤修復行業的產值占環保產業總產值的30%左右,修復資金GDP占比達0.4%以上。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認為,下階段,中國的一、二線城市的商業用地修復機會較多,湘江流域治理等政府投資項目值得關注,PPP模式可介入土壤修復。
除大氣、水、土壤三大戰役外,新環保法、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互聯網+”綠色生態等法規政策陸續出臺,排放標準的提升,將大幅帶動環境監測市場的發展,新市場領域巨大。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