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制造"我們就覺得熟耳了,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制造業發達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在國際上"中國制造"往往是帶著點嘲諷味道的,知名度有了卻不是值得光榮的事情,因為制造業低質低價產品給人留下了定格的印象。不過值得樂觀的是,我們也有不少優秀的企業一直在努力,以高質產品、優質服務逐漸改變"中國制造"的低端形象,華為便是其中一個。那么,華為的經營之道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呢?我們的木木地板行業又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借鑒?
1. 人才與核心技術
從如今的手機制造領域來看,華為是非常成功的,他們作為一家以工程師占主導的高科技企業,其核心技術的創新和領先是最為突出的優勢。另外,對于留住人才,他們一直采用高薪策略,這也是值得借鑒的經驗。
在木地板行業里,既有企業獲得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紅利,獲得了經濟轉型升級的紅利,也有企業正在遭受轉型之痛,面臨經營困難的窘境,這是什么原因?木地板企業最核心的優勢來源于設計,木地板企業如果舍得在延攬頂級的設計人才上出重金,又能創造出一個合適的工作環境,那么,木地板企業也就學到了華為技術領先的精髓,擁有了在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的競爭力。
2.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華為創始者任正非的名言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華為員工的高薪和工作的高強度以及它的淘汰制是國內有名的。高薪是與高的業績掛鉤的,找到了優秀人才,華為在高薪之外,還有留住人才、讓他們安心于本職工作的種種手法。
在木地板行業已經有了相當大規模的知名企業不在少數,但是讓人才形成拿高薪、出高業績、促使企業財富持續增加的企業就不多了。木地板企業的高薪人士常常是流動性最強的人士,他們很難在一個企業長期工作下去,企業也常常在常態化的人才尋找中停滯不前,甚至倒退。木地板企業需要學習的是如何與頂尖的設計人才、制造人才、營銷人才、管理人才融合共處,形成強大的團隊,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富正值。
3.管理出效益
華為作為一個優秀人才聚集的企業,治理就成為一個攸關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我們常常聽到任正非的管理名言,很多都是圍繞著公司的大企業病說的。人浮于事,財務混亂,層級眾多,管理部分失控,也是這樣一家超級公司難以避免、要時時與之奮斗的痼疾。
反觀木地板企業,大部分還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創業型階段。家族人員占據著公司最核心的職位,外來人員在公司有天然的天花板難以突破。一個最出色的家族,也難抵一個聚天下群狼的團隊,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道理。出色的管理,是直指企業效益生成的源頭,吹掉與企業效益無關的枝節,并使團隊、流程順暢運轉。拙劣的管理,則是在企業內部不斷制造擁堵點,使企業內外運行皆不暢。久而久之,企業活力喪失,競爭力喪失,企業被淘汰。
通過上述的分析,木地板企業應該可以從華為的經營之道得到不少借鑒了。尤其是在目前中國消費市場生變的情況下,一些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木地板知名企業要繼續有所突破,向一些優秀企業看齊,從中學習經營之道是很有必要的。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