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打開門進入汗蒸房,所有人就成了一個樣子。換上的衣服一樣,圍在脖子上的毛巾一樣,頭下的枕頭也一樣。沒有人在意周圍的視線,地位高低、男女老少的森嚴界限忽然都消失了。大家都會很放松地躺下,就像是躺在自家的炕頭上一樣。統一浴服不覺中成了舒適的睡衣,雖然身處家外卻可以像在家里那樣隨意自在,無拘無束。現在可以看出來了吧,這就是不知從何時起深深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汗蒸房。
從建筑學觀點來看,汗蒸房是“顛覆了傳統空間排列體系的新概念空間”。建筑學家承孝相是這樣解釋的:“傳統概念上的都市空間是以‘絕對公共空間→公共空間→中性地帶→私人空間→絕對私密空間’的順序排列的。例如‘廣場→街路→庭院→住宅→臥室’,但是,汗蒸房的出現等于從廣場一步跨到了臥室。這種私密空間和公共場所的珠聯璧合打破了循序漸進的模式。”
建筑學家們相信,未來的城市空間區分明確的現象將消失,被網絡所取代。汗蒸房對他們來說也成為饒有興味的研究對象。美國錫拉丘茲大學教授佛朗西斯科-善林(音)評價說:“汗蒸房就像是提前展示了根據需要而消費空間的未來城市形態。”那么,擁有卡拉OK、大眾洗浴等類似文化的日本為什么沒有汗蒸房呢?首爾設計奧林匹克(SDO)總監千義榮(音)解釋說:“韓國的汗蒸房可以解釋為,是殘留了共同體意識的封建資本主義文化。所以汗蒸房在個人主義發達的日本沒有發展,而在保留著對共同體情懷的韓國卻能夠發展起來。”就是說,我們穿著同樣的衣服,一起看電視,一起洗浴,一起躺著睡覺,在這樣的過程中不經意地共有著一種“籬笆文化”。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