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門窗市場競爭已經開始向品牌靠攏。為了打造核心競爭力,許多企業都加大了品牌建設力度,但對于如何打造品牌卻沒有具體的想法,因此他們不得不跟隨一些成熟品牌,這很容易陷入打造品牌就是抬高價格的誤區。門窗企業在品牌建設上必須表現出誠意,先是利他,然后是自私,但目前,一些企業仍然不明白這個道理。
對經銷商不負責
一些門窗企業對經銷商寄予厚望,要求他們在好的位置開設專賣店,改善自己的形象。他們還發明了奇怪的理論,比如“好的經銷商意味著要多壓貨”。事實上,他們把品牌管理的風險轉移給經銷商。這種門窗企業仍然停留在制造廠的思維中。許多門窗企業在工廠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品牌。作為工廠,每天最大的壓力是消化庫存。最大的擔憂是爆倉。至于經銷商的倉庫是否會爆裂,產品是賣給消費者還是在渠道中積累并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因此,與這些企業的合作將極大地考驗經銷商對產品的敏感度,如果他們不小心,一些無法銷售的產品將會卷土重來。如果要從工廠模式升級到品牌模式,就意味著系統將全面升級,對消費者需求的保證和物流倉儲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的品牌門窗企業絕不會允許經銷商壓太多的商品,因為這將使工廠在把握市場需求方面落后,從而導致盲目生產和惡性循環。
害怕對消費者負責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比喻,說過橋時,橋上有欄桿。盡管你不一定需要它,如果沒有欄桿,你會害怕不過橋。品牌就是欄桿——這說明了品牌對消費者的重要性。消費者通常選擇和購買商品,并且通常通過結合品牌和售后服務來決定是否購買。然而,許多門窗品牌缺乏對顧客負責的誠意。
對員工不負責
一些門窗企業寄希望于“砸錢給品牌”,沒有合理控制營銷費用。有些企業甚至有這樣的現象,“扔一把錢給它,它會做,但如果不這樣做,它就不會做”。砸的錢從哪里來?其中一些可能是員工工資的扣除。近年來,門窗行業接連發生企業與員工矛盾事件。最常見的原因是欠薪。欠薪時長從3個月到半年不等,包含了企業的各種崗位。如果門窗企業連最基本的工資都付不起,企業經理應該考慮如何在此時為自己設定一個經營期限,而不要擴大虧損面。如果現在把“品牌化”當作生命線,情況可能會更糟。
因此,如果一個門窗企業要成為一個品牌,請先放棄欺騙顧客的想法。現在,80后和90后早已習慣了其他品牌商家提供的快速退貨服務。門窗行業仍然停滯不前嗎?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