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只需專注生產,銷售交給經銷商
從理論上講,企業自己不建分銷渠道是正確的,這符合專業化分工。但小家電銷售壁壘低,"拿貨就等于拿了經銷權",代理商和企業之間的"婚姻"質量低,產銷的結合始終無法從"利益共同體"上升為"戰略共同體"。所以,這種流行的"代理分銷制",并不是穩定有效的經銷渠道,只是供給鏈里最后的一環。在市場形勢好的情況下,大家相安無事,如果遇到市場不景氣,這種供給鏈就有土崩瓦解的可能。
小家電行業"品牌"塑造可有可無
經銷商,甚至許多小家電企業都認為,中國小家電沒有"品牌",所謂的"品牌小家電",只不過是在行業內稍具影響力罷了,在消費者心目中,基本沒有品牌可言。經銷商有這樣的認識,可以當作是對目前小家電現狀的一種客觀反映,而小家電企業的"自我定義",則是"短視"、"浮躁"的體現。每個行業經過充分的競爭和發展,一定會產生最終消費者所認可的品牌,小家電行業也不例外。當然,這有可能是小家電產品本身的品牌,有可能是小家電流通企業的品牌,也有可能兩種情形并存。如果小家電企業缺少創品牌的意識,泯滅了創品牌的雄心,肯定"做不大"。可預見,未來比較的結果,或跟風潮流在市場上賺些"快錢",或淪為"代工"的車間。
產品營銷就要花大錢請人做"包裝"按照套路來就好
請明星代言、請專業的設計公司設計奢華的小家電展廳、模仿一種比較熱銷的產品款式生產、給導購制定一套培訓手冊……這似乎已成為小家電企業產品營銷的公式。構成公式的要素,多是東拼西湊,很少形成系統,更別說整體系統持續優化的提高。當這些要素在某個品牌上顯得推力不足時,就再更換一個品牌重新包裝。所以,小家電品牌層出不窮,但往往也只是"各領風騷三五年"。
跑市場只需走訪"地主"和代理商終端消費者被忽視
現在,奔波在全國各地的小家電企業營銷業務員,主要工作是協調好每個城市專業賣場關系,以便能拿到好的展銷位置,了解當地代理商的經營情況;還有,就是幫助代理商做好產品陳設,培訓營業員的導購技能。而對真正市場的主體--終端消費者,幾乎忽略不顧。
市場抄襲成風創新也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中國的小家電產品缺少原創,基本就一個"抄"字,從而導致小家電產品單一,各個小家電企業產品品種款式雷同嚴重。直接引發了營銷上的麻煩--代理商總在變化,不斷尋找新的廠家或新的替代品,消費者抱怨不斷,即使在號稱幾十萬平方米的賣場中,也很難看到真正讓自己稱心如意的產品。生產廠商自然深有體會,他們中不少有識之士,也在嘗試原創性的新品開發,但新品投放市場后,還是"模仿",使得徒弟亂棒打死了師傅。經過此番周折,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只能模仿,創新代價太大,為他人做嫁衣。
綜上所述,小家電企業在市場營銷觀念上存在一定的誤區與問題,在實際操作上,問題可能會更多。因此,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小家電企業有必要進行深刻反思,對現有的營銷模式進行梳理,調整企業發展方案,只有這樣才能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