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會在珠海格力電器總部舉行。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格力節能環保制冷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空氣源熱泵連續供熱高效熱氣除霜技術”被鑒定為“國際首創,國際領先”。至此,格力電器已擁有33項“國際領先”技術。
技術針對冬季空調頻繁停機除霜、除霜期間室內溫降大、不舒適等問題進行了集中攻關,不僅大大提升了消費者冬季取暖的舒適度,也有效增強了空調運行的節能效果,為加快推進清潔取暖進程,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科技助力。
(圖為技術鑒定會現場)
自主創新破解除霜難題 持續制熱打造舒適空間
舒適是現代家居生活的重要標準之一,“冬暖夏涼”也早已成了品質生活的“標配”。然而在實際生活當中,由于環境的復雜性,部分消費者在使用空調時仍或多或少面臨著不舒適的困境。
比如在冬季供熱場景下,空調會面臨停機除霜的問題,傳統空調外機在除霜時停止向室內供熱并且吸收室內熱量,導致室內溫度波動大,給消費者帶來體感上的不適。尤其像在長江流域這樣冬季低溫高濕的特殊環境下,空調面臨著更為艱巨的除霜挑戰。
為提升消費者冬季取暖的舒適度,同時降低除霜期間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格力研發人員深入研究空調在特殊環境中的運行機制,從室內側、室外側雙重角度出發,創新研制出空氣源熱泵連續供熱高效熱氣除霜技術,逐個擊破了除霜熱量低、除霜熱量分布不均、除霜效率低以及供熱不連續等難題,大大提升了空調的冬季供熱效果。
(圖為技術鑒定會現場)
在室外側,針對除霜時換熱器末端盤管霜層融化難等問題,格力發明了基于多參數耦合的高除霜熱量控制技術,使除霜工況下的熱量輸出大幅提升;針對傳統熱氣除霜時室外換熱器不同位置除霜不同步、除霜效率低的問題,發明了熱氣均衡除霜技術,除霜效率提升,除霜時間縮短。在室內側,發明了除霜熱量配比自尋優控制技術,減小了除霜期間室內的溫度波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表示:“格力的技術在實現供熱連續性、提升供熱效率等多方面具有創新性,在解決不同區域的冬季差異性供熱需求方面具有較好前景。格力電器接連取得技術成果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真正的水平。”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宣讀鑒定結果)
推進清潔取暖進程 加快實現“雙碳”目標
冬季供熱是關系民生的一個重要能源消費問題,推進清潔供暖產業發展,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自“煤改電”實施以來,空氣源熱泵等高效取暖設備逐步替代散煤,為實現清潔取暖、加快能源低碳轉型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像長江流域這樣低溫高濕的區域,無集中供暖,室外溫度處于-5℃—6℃的重霜區占比較大,空調制熱運行時極易結霜,供熱效果不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空氣源熱泵等節能產品的進一步推廣。
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驅動之下,加快“煤改電”等清潔取暖項目落地,從消費端構建起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消費體系勢在必行,而這也給空氣源熱泵等產品的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格力“空氣源熱泵連續供熱高效熱氣除霜技術”成功攻克了困擾行業已久的冬季空調除霜難題,在提升自身運行效率、降低能量消耗的同時,順利推進了空氣源熱泵空調在長江流域地區的推廣應用。
目前,搭載該技術的產品諸如i耀柜掛機、臻新風柜機等產品在全國高溫低濕地區得到普遍應用,并獲得消費者的一致認可。
(圖為搭載格力空氣源熱泵連續供熱高效熱氣除霜技術的格力空調)
秉持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格力以技術創新不斷推進綠色發展進程。目前,格力在空調領域已經實現了磁懸浮、氣懸浮、永磁同步、光伏直驅、光儲直流化、空氣源熱泵、冰蓄冷等節能技術的全面布局,在格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3項“國際領先”技術當中,有31項與節能環保相關。
在今年4月的全球制冷技術大獎賽上,格力電器—清華大學聯合團隊研發的“零碳源”空調技術從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的21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大賽最高獎。據大賽組委會測算,該技術可降低85.7%的碳排放。若技術得到普及,有望在2100年避免全球溫升0.5℃。
(圖為董明珠現場致辭)
“格力是堅定走自主創新道路的企業。希望我們的創新能為消費者帶來生活品質的改善,也推動整個行業、整個社會的發展。”在國家“雙碳”目標的驅動之下,格力電器正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大的創新實力,不斷為綠色發展賦能,為美好生活增彩。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