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布會上,這家32歲的家具龍頭企業,將其數字化營銷戰略展現人前——在行業內率先啟用互聯網云計算系統,成立商業運營發展部,優化產品流程,延伸設計前端,用數字化技術貫穿設計、生產到運營。
“聯邦不老,我們再次證明了這一點。”聯邦家私集團董事局主席杜澤樺說。VRHome的推出,是聯邦這家傳統企業“二次革命”的引子。而在這場革命的背后,聯邦一貫的質量堅守、多年的信息化布局正成為有力的“推手”。
在聯邦,這種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工匠精神已內化至企業的方方面面。從風靡全國的“聯邦椅”到米蘭獲獎的禪修系列家具,從設立實驗室到攻克自動化生產難題,從ERP的引入到如今VRHome的首發,產品品質的保證、原創設計的堅持加上數字化科技內涵的注入,猶如三角形的一底兩翼,維持著聯邦這棵“大樹”的茁壯和常青。
A.數字化轉型
VR技術引爆傳統企業“二次革命”
在南海桂城桂瀾路的萬達廣場4樓,“聯邦定制家”門店內,搭載有VRHome系統的“眼鏡”被放在了顯眼位置。在聯邦的數字化營銷策略中,VRHome被定義為鏈接消費端的重要媒介,在售前的3D云設計中發揮作用。只需輸入樓盤和戶型圖,選定裝修風格,顧客便可“進入”夢想中的家,快速完成家裝的個性化定制,比方說,在10分鐘內完成設計方案。
連鎖門店與VR技術的聯姻,暗合了聯邦這位傳統家具制造商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義。杜澤樺將此次轉型歸結為“一次突破”,而在外界看來,它是聯邦家私的“二次革命”。
“在云平臺的整個線上主端里,售前通過3D云設計是我們生產內容的核心工具,我們已為幾千件產品建立的數字化模型可運用于上百個場景。”集團董事、副總裁李虹瑤如是說。她領導著聯邦家私集團最新成立的商業運營發展部,這個部門直屬于集團,其使命被概括為:全面推進集團營運向線上線下無縫結合的全新商業模式過渡,以互聯網思維、店網一體化渠道與平臺化運作支撐聯邦的長遠戰略競爭力,推動業績持續增長。
為配合這一戰略,聯邦家私重新定位建立已有23年的信息資源部,核心職能和組織架構被調整。這個部門從電腦開發部發展而來,現在被定義為聯邦在移動互聯時代最大的“軍火”供應商和終端服務商,要成為“在用戶部門中大力發掘和培養業務的能手”,有力支撐集團“互聯網+”轉型升級與市場規模倍增目標的實現。
事實上,信息資源部重組是去年便開始醞釀的。彼時,消費市場疲軟、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陰霾早已籠罩家具行業上空,全國家具企業正面臨洗牌;而在佛山本土,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規模化定制的維尚家具正異軍突起,銷售額成功突破了20億元,其沖擊力不容小覷。
“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新生。多年實踐證明,聯邦家私每一個突破的跨越度越大,效果就越好。”杜澤樺說,聯邦的這一系列動作是為了主動迎接互聯網時代的調整,以互聯網思維,系統性地把聯邦的產業鏈、供應鏈真正打通,與社會有用的資源有效聯結,產生價值。這位專注實業32年的企業家對他的事業時刻保持著理性,他說,聯邦在2008年便啟動的ERP建設目前雖已比較成熟,但它只停留在制造端,未與消費者實現有效聯結,聯邦數字化轉型的目的之一,正是要將生產、設計向用戶前端延伸。
顯然,植入數字化科技內涵的背后,是聯邦家私從“產品思維”到“用戶思維”的轉變,而后者正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二次革命,聯邦謀求的是新生。
B.ERP引入
為“二次革命”帶來快速反應的供應鏈基礎
VRHome的出現,使聯邦的供應鏈延伸至設計用戶前端。但要把VRHome的虛擬家變成現實家,這背后卻離不開聯邦龐大的ERP信息化管理系統作支撐。
戴上VR“眼鏡”,挑選好合適的家具現場下單,下一秒,訂單信息就已通過ERP系統傳送至聯邦的訂單中心。如果倉庫有庫存,訂單中心將自動安排就近出貨,不用三天,物流人員就會敲開顧客的家門。從生產端覆蓋至物流端,事實上,ERP系統從聯邦全面上線那天開始,就掀起了企業內部的供應鏈信息化革命。
如今,在聯邦的車間里,涂膠水、上螺絲、木材料加工等制作工序被一一分解,各部分的開工時間、承諾完成時間和相關負責車間都被轉換成各種數據,記錄在ERP系統中。當ERP收到A車間的完工報告后,將自動把生產計劃發送給B車間。
信息化系統的介入,對傳統家具行業亦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一個顯著的變化,是車間主任的工作從以前的車間巡視分配任務,到如今坐在電腦前按指令監督任務執行。剔除了人的主觀因素,信息化的排產方式使聯邦具有更快的市場反應速度。
“以前由車間主任進行排產,如果他以追求高產值為導向,就可能延后市場所急需的低產值產品,導致終端一直處于缺貨狀態。”聯邦信息資源部項目經理龔小平說。由ERP根據訂單需求安排生產時間和順序,聯邦的市場需求反應周期已由原來的25天以上減少到15天以內。這也就意味著,顧客下單后,即使倉庫沒有庫存,也只需等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住進自己的“訂制家”。
在聯邦家私信息主管鄒小川看來,聯邦信息化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市場的靈活性和供應鏈可靠性兩者的動態平衡,而ERP的一個重要價值就在于把市場需求和生產計劃緊密結合起來。
不過,ERP系統的建立只是聯邦信息化布局中的一步。早在1992年,當“信息流”在大多數人腦海中還是一個抽象概念時,聯邦已經組建起電腦開發部,開發了屬于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統,引入光纖組建網絡。那一條長度接近一公里的光纖,也是佛山南海的第一條光纖。
隨后,擁有集成采購的“小ERP”系統在南海獅山工業園開始上線運轉。彼時,在家具行業,聯邦成為首個將ERP與家具生產進行結合的企業。多年的積累,聯邦內部建立起了快速反應的供應鏈和有效物流計劃體系,為VRHome帶來的“二次革命”打下了堅實的信息化基礎。
C.質量堅守
成為“虛擬夢想家”的實現者
如今,VR技術已不算一個新鮮事物,它的應用使更多人提前看到未來的家,“但要真正實現VR所展現出的場景,還有多種因素需要考慮。”李虹瑤說,而聯邦恰恰能成為這一“虛擬家”的實現者,讓“所見即所得”。
這份自信正源自聯邦32年來對質量的追求和堅守。上世紀80年代,僅為找到一塊合適的沙發(沙發裝修效果圖)布,聯邦人曾跑遍廣州的百貨商店,最后是在南方大廈挑中了別人用來做大衣的面料。“那種紫色偏灰的面料柔軟舒適,恰好能與東北松木的米黃色搭配和諧。”聯邦家私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王潤林回憶道。
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反映在質量管理上,是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攝氏38度,濕度9%。”在南海獅山的聯邦家私集團創新工業園檢測中心內,一臺恒溫恒濕設備依以上參數運轉,模擬著高溫干燥的極端天氣。
在這里,一套實木家具要接受7至10天的“通關”大考;椅子(椅子裝修效果圖)的坐墊和靠背、床墊(床墊裝修效果圖)要接受5000甚至10000次的壓力測試;沙發的皮料要嚴格接受耐撕裂度的測評,產品甲醛含量也要接受“通關”測試……這個成立于2006年初的檢測中心就是為保證產品質量而生,這一做法在行業首開先河。而聯邦也成為家具行業首個獲得“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稱號的企業。
直至近年,這種建立檢測中心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的做法,逐漸被其它家具企業“跟風”模仿,而此時聯邦已經有新的進步。就在去年,聯邦的水性漆靜電噴涂生產線正式在山東臨沂的工廠上線,這也意味著,聯邦成為國內首個攻克環保油漆噴涂自動化難題的家具企業。
“用水性漆進行人工噴涂并不難,難的是實現自動化。”聯邦家私集團副總裁聶靖說,這一自動化研究聯邦從5年前即開始啟動。彼時,多數家具企業對自動化的應用,仍停留在上世紀末的一代、二代簡單機器設備,而聯邦工廠的數控化率已達60%以上。
把自動化介入傳統生產中,聯邦追求的正是質量和品質的保證。如今,水性漆靜電噴涂生產線的投產,使具有揮發性氣味的油漆被更為環保的水性漆取代,“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環保更健康的產品。”聶靖表示,一方面源于聯邦對“高素質”生活的定位,同時機器噴涂保證了木料均勻上色,保持顏色的一致性,以做出與VRHome中一模一樣的“有質感的產品”。
對話
工匠不老 32年只干一件事
對于百年企業而言,今年才32歲的聯邦尚算年輕。按聯邦集團董事局主席杜澤樺的話來說,三十而立的聯邦才剛進入成熟的階段。但在中國,隨著大浪淘沙,能存活32年且一直站在行業前列的企業并不算多。
從1986年第一款實木沙發,到開創中國現代(現代裝修效果圖)家具里程碑的“聯邦椅”,再到后來的四大主義、八大家,乃至今天的數字化虛擬體驗VRHome的發布,聯邦一直煥發著生機。在杜澤樺看來,這是因為聯邦“一直只干一件事”,以人為本,由此“工匠不老”。
南方日報:是什么內在動力推動了聯邦家私的二次革命?
杜澤樺:聯邦是南海的草根企業,同時很早就成為了龍頭企業。多年來,我想的只有一件事——如何讓聯邦保持長青?如何保持龍頭這一地位?
我注意到,近年來一些制造企業開始賺快錢,比如經營房地產、做實體金融等。但我始終認為,做實體企業不能只追求眼前賺錢,還要考慮到中期、后期都能持續賺錢,這個是對員工對社會的一種責任。
32年前,我們6個創始人聚在一起,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只干一件事,就是為人們打造高素質生活。我們不愿意去做行貨,我認為與其同時做七八樣事情,還不如專注做好一樣事情,把它做到極致,保持全國行業前列。
在此基礎上,聯邦的文化還包含著創新的精神。今年聯邦啟動了新戰略,也即將啟動新總部,正是這種不斷創新的文化,打造出適合聯邦人發展的生態環境,推動著聯邦的二次革命。
南方日報:你怎么理解工匠精神?
杜澤樺:我認為工匠精神,首先是以人為本。一家企業要真正走向百年、走向長青,就要對人類有貢獻。聯邦現在是一棵承載著4000多員工的大樹,首先就得對員工負責。
另一方面,聯邦一直致力于產品研發,其實也是對人生活形態和生活方式的研究。生活形態包括了人們對功能的需求,其中就包括了現在和將來的需求;生活方式則是人們對感情、風格追求的體現。
在平均壽命只有三五年的中國民企群體中,32歲的聯邦算是老企業,但也是因為上述的追求,聯邦沒老,工匠不老。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把產業鏈打通,創造新價值。因此,32歲的聯邦已不再是制造企業,從流程到管控,聯邦正思考怎么用數字化技術來做系統性的重塑。
手記
“兩慢一快”的工匠精神
如果把工匠精神看作是精益求精的代名詞,那么放在聯邦家私身上,或許有點狹隘了。
曾經,在佛山,數以千計的家具生產商從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站了起來,卻也有不少在金融危機中倒下。32年的發展里,對產品品質的保證,對原創設計的堅持,對數字化科技內涵的不斷注入內化成了聯邦工匠的理念,它們正如三角形的一底兩翼,扎實地奠定了聯邦行業龍頭的位置。
把象征著東方的實木與西方的沙發結合,把古代禪文化融入現代家具中,聯邦的工匠從設計第一件作品開始,就不斷打破行業“規矩”,大膽謀求新的變化。雖然在家具行業,抄襲借鑒仍很常見,但聯邦愿意慢下來等。一件產品的設計要半年以上,產品真正熱起來或許還要一至兩年,“但它們絕對可以引導潮流。”聯邦家居研發部總經理黃文東充滿信心地告訴筆者。源自對市場的把握和長期積累,聯邦在原創設計方面有足夠的資本進行引領。
而在設計的另一端,三角形的另一個底邊,則是聯邦對質量的追求。每每講起木頭,聯邦家私集團副總裁聶靖就如打開了話匣子,興奮地談起每一塊木頭的性能和他的改造計劃。在聯邦,給木頭“改性”,給木頭兩個月的“養生期”,把家具放進實驗室進行“鍛煉”……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聯邦仍有足夠的耐心慢慢來,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但如果說對設計的堅持和對質量的追求,都能使聯邦慢下來,那么在信息化布局和數字化營銷方面,聯邦絕對是快人一步。上世紀90年代初,在電腦還是新鮮事物時,聯邦就用上了南海第一條光纖,組建起自己的電腦技術部。然后ERP開始介入生產,整合供應鏈、物流鏈,提高市場反應速度,這些都為如今的數字化營銷打下基礎。在聯邦人的理念中,整個生產可分割為三條線,“一條是信息流,一條是工藝線,還有一條是物流線。”杜澤樺說。
“兩慢一快”,慢下來是因為工匠的專注,是因為對產品的精益求精,但如果沒有這種前瞻性的創新之快,沒有對市場把握和反應之快,那樣的工匠只停留于平庸,而無法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對于聯邦人來說,談起工匠精神或許無法列出一二三四,但這種“一底兩翼”的“兩慢一快”,已經內化成聯邦人的氣質,深入企業文化骨髓。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