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舍才有得
做企業賺錢才是硬道理,把不賺錢的工廠關掉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分析飛利浦深圳工廠從開始到關停,實際上是一個企業實現良性發展所必需采取的戰略——簡單粗放已經無法生存,舍得放棄并集中到核心才是活下去的根本。
飛利浦深圳工廠已經存續了近9個年頭。2008年,飛利浦收購威瑪詩燈飾有限公司52%的股權后,于2009年10月份注冊成立飛利浦燈飾制造(深圳)有限公司。2010年12月,飛利浦公司完成對威瑪詩燈飾有限公司剩余48%的股權收購。至此,飛利浦成為飛利浦燈飾制造(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權持有者。現在這家工廠已達到60多條裝配生產線﹐并擁有現代化的自動涂裝設備和裝配車間﹐廠房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
對很多企業家來說,對于這個“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是很難下決心將它關掉的。飛利浦就把“自己養大的孩子”關了。原因很簡單:不賺錢。
飛利浦在解散公告中披露,公司近年來經歷了經濟持續下行,成本上揚,業務不斷惡化等諸多困難,盡管公司采取了各種措施,但是仍然未能扭轉局面。鑒于此,公司股東及董事會不得不決定提前解散公司,2016年5月31日起公司正式停止運營,不再進行任何生產。
千萬不要認為飛利浦關閉一家工廠就意味著放棄LED市場。飛利浦關停的只是一家工廠,而不是家居照明業務。
飛利浦照明表示,此舉是為了響應家居照明市場向智能互聯發展的需求并增強行業競爭力,是執行公司整體策略的一部分,并不僅僅是表面的成本考量。飛利浦照明在125年的發展歷史上不斷引領著行業的發展,不管是帶領照明從傳統光源向LED轉換,還是帶領照明向智能互聯轉換,飛利浦始終是行業的領導者。
人家也說了,中國市場是飛利浦照明的第二大市場,飛利浦照明會不斷加大在中國的發展力度,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會改變。飛利浦照明將一如既往地信守對中國市場的承諾,不斷推出符合中國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及解決方案,通過有意義的創新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
回顧飛利浦照明近幾年的動作可以發現,飛利浦照明已經在全球各地陸續關閉了諸多工廠,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等歐美國家的工廠,并且也宣布將在今年關閉泰國的一家工廠。這顯然是面對劇烈的市場競爭、利潤率的下降,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作出應對策略。
接下來,飛利浦要做的,肯定是找OEM工廠了。LED行業目前剩余產能這么多,把低端的生產轉移給OEM工廠,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卸下負擔,輕裝上陣,顯然是明智之舉。
2.LED產業依然向好
飛利浦關廠并不意味著LED產業進入寒冬。當然,悲觀派也有他們的理由。一個現實是,近幾年來,隨著中國樓市進入冰封、人民幣匯率上升和人工成本上漲,LED行業出現密集破產倒閉潮,巨亮光電、四川源力光電、東莞永興電子、中山市鳳光傳奇、中山喜林燈飾等等,這些曾經在業內風頭無兩的LED企業均已轟然倒閉。
鄭重2015年曾經對LED行業做過一段時間的調研,當時鄭重寫的一篇文章分析,LED照明行業處于同質化、價格混亂、無標準、無品牌時期。2015年的LED行業將是一場白熱化的混戰,并逐漸顯現出一條新的分水嶺: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LED照明市場到底有多大?研究機構預計,2015年全球LED照明產出總值將達到257億美元,占整體照明市場產出總值的31.3%。行業預計,明年歐洲產能將占到全球LED照明市場的23%,中國占21%,美國占19%。
未來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向有品牌、有渠道、有技術、有創新性的企業集聚,行業洗牌期“大者恒大”的格局將成趨勢。
一個佐證是,從已公布2015年年度業績的33家LED相關上市公司看,營收與凈利雙增的企業有16家,雙降的有10家。另外,有兩家公司(勤上與麥達)則出現增利不增收的情況。營收增長比較明顯的有洲明科技、聯建光電、利亞德、鴻利光電、長方照明、萬潤科技、珈偉股份、雪萊特、茂碩電源以及晶盛機電。
此外,據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照明行業出口額為453億美元,同比增長9%,其中LED照明產品出口額為108億美元,同比增長20%。顯然,LED行業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3.技術領先才是根本
飛利浦關閉深圳工廠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隨著LED市場逐漸全球化,LED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其在與中國的LED供應商的競爭中并無優勢,利潤非常微薄。
隨著LED技術的成熟,可以看到飛利浦照明正在從“賣產品”向“賣服務”的理念轉變,積極適應照明行業發展的新常態,不斷調整發展戰略,轉型成為一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商。不管是拆分、關閉工廠的“減法”策略,還是跨入資本行業的“加法”策略,這都是照明產業發展過程中必然的趨勢。
雖然飛利浦是照明行業的國際巨頭,但是其發展也需要順勢而為,適應照明行業的變化,保持持續、保持領先才是照明企業的永恒挑戰。
這實際上也是世界巨頭的經營邏輯,首先保證技術領先一代,當上一代技術無利可圖時轉手出讓賺取最后的銅版,如果企業出現虧損迅速關閉止損。
成立不到半年的山東驢幫,前期只做了兩件事,一是緊抓毛驢產業鏈,作為一家專注于驢肉制品、驢肉餐飲的公司,只有控制上游才是健康發展的根本。二是緊抓研發,成立了中國驢肉營養科學研究院,這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也正因為此,這家成立不到半年的公司估值已經暴增50倍。
所以說,企業的發展需要核心競爭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最終只能是死亡,這是國內很多傳統企業的短板,而飛利浦在這一點上是很清楚的。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